刘家洼考古队徵荷园讲坛第十五讲、十六讲丨张宏彦:史前陶器与关中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徵荷园讲坛第十五讲与第十六讲,我们邀请到了西北大学张宏彦老师,于11月7日晚上与8日早上在徵荷园为全体考古队员、实习学生及参加渭南市基层文博干部田野考古培训班的学员做了题为“史前陶器”与“关中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讲座。
主讲人张宏彦老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前考古。 曾主持国家三建委三峡文物保护项目“重庆万州中坝子遗址发掘与研究”和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渭水流域史前时期的环境与文化研究”等,曾在《考古学报》、《考古》、《考古与文物》发表多篇文章。
首先,张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史前考古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为我们详细解释了陶器及其在考古学研究中的意义,为我们定义了什么是陶器,陶器在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陶器在考古学研究中的意义。张老师认为是陶器的出现,使得史前人类经常性地炊煮食物成为可能,从而大大地改善了史前人类的饮食生活,促进了人类体质和文化的不断进步;促进定居生活,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陶器的生产为以后金属器的冶铸、瓷器的出现提供了基本的技术与经验。
紧接着,张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陶器的制法。第一步要对陶土进行筛选和淘洗,紧接着加入羼合料,对陶土进行基本的加工。第二步是制坯成形,制坯成形有手制、模制与轮制多种方法。第三步是修饰施纹,首先要将陶坯表面磨光,再涂施色衣,最后再施纹绘彩。张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常见的纹饰以及施加方法,例如方格纹、戳刺纹、绳纹、篮纹、刻划纹等,还为我们介绍了常见彩绘的原料以及其中包含的矿物元素。最后一步是烧制成器,张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常见的红陶、黑陶、灰陶烧制的过程。
然后,张老师为大家介绍了陶器的命名及各部位名称。张老师首先为我们讲述了陶器命名的一般原则,一是沿用古代文献中记录的名称,如鼎、鬲、斝、鬶、甗、豆之类,如果无法查找到古代文献中的命名,可以使用现代形制、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器具名称,如碗、盘、杯、瓶、盆、罐、壶、缸、瓮等。紧接着张老师结合器物照片,详细讲解了陶器各个部位的名称。
关于陶器的分类,张老师指出,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特征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如依据形态分类分为圜底器、圈足器、尖底器和尖状器、三足器。依据用途划分为炊器、饮食器、水器、储物器、乐器、工具、建筑材料、陶塑等。最后,张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古代釉陶器的制作材料、种类以及汉唐时期釉陶器的制作工艺。
11月8日早,张老师的讲课内容为:关中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讲座开始,张老师首先为我们讲述了史前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与分期。
紧接着,张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关中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序列,关中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为老官台文化,目前关中地区的老官台文化发现数量大约有40余处,以临潼县白家村、宝鸡关桃园、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代表,陶器主要以夹砂的红陶或红褐陶为主,常有外红内黑的现象,多手制与泥条盘筑法。老官台文化又可以分为两期,早期以白家庄遗址为代表,晚期以北首岭下层为代表。早期器物以施加交错粗绳纹为主,典型器物为敞口直腹三足筒形罐、三足钵、圈足碗等。晚期器物以斜行或直行的细绳纹为主,还有少量简单的彩绘,典型器物为卵形三足罐、平底钵等。
关中地区为仰韶文化的中心区,在关中地区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有1220余处,代表性遗址有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甘肃秦安大地湾、河南渑池仰韶村、山西芮城西王村等。关中地区的仰韶文化可以分为四期,初期北首岭期、早期半坡期、中期庙底沟期、晚期西王村期。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密度都进一步增加、聚落规模进一步扩大,远远大于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初期,三足器不见,圜底器有所保留,主要为夹细砂,陶色不均匀,整体呈现红色,局部有灰缝,总体来看,保留有部分老官台文化的特征,但是主体已经有了仰韶文化的特征,应该处于老官台文化与仰韶文化的过渡阶段。仰韶文化早期可以分为半坡类型前段与半坡类型后段,半坡类型前段典型器物有彩陶人面鱼纹盆、口沿下有黑带的圜底钵,小口尖底瓶等,半坡类型后段的小口尖底瓶,口部从杯形变为葫芦形,下底部更尖,部分庙底沟期的因素已经出现,出现了“鱼眼”纹等与史家类型相似的陶器纹饰,这些因素应该是庙底沟期的重要来源。仰韶文化庙底沟期,彩陶鱼纹逐渐演变成写意的变体鱼纹,小口尖底瓶口沿从葫芦口尖底瓶演变成重唇口尖底瓶。仰韶文化西王村期口沿变宽,口沿有厚棱,彩陶比例降低,基本不见彩陶,口沿部分有棱,可能是庙底沟期双唇口因素的残留。
关中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存在关中地区发现有2000余处,也可分为两期,早期以扶风案板三期为代表、晚期以客省庄二期为代表。龙山时代的典型特征是流行白灰面地面的半地穴式房屋、陶器以灰陶为主、尖底瓶不见,平底瓶较多、新出现刻槽盆等。其中关中地区龙山时代早期文化以斝的出现为标志,以案板三期遗存为代表,典型遗址还有武功赵家来遗址、浒家庄遗址,该遗存陶器以灰陶为主,仅有少量褐陶,不见彩陶,纹饰以绳纹、篮纹为主,器形主要有喇叭口细颈圆肩平底瓶。刻槽盆、筒形罐、鼎、斝、豆等,带耳器较为发达。龙山时代晚期文化以鬲的出现为标志,关中地区典型遗址为客省庄二期文化,该文化主要分布在关中中部与东部,陶器以灰陶为主,还有少量红褐陶,纹饰以绳纹、篮纹为主,还有方格纹与弦纹,典型器类为折肩罐、双耳罐、三耳罐、罐形斝等,与案板三期文化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因素,两种文化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源流关系。
非常感谢张老师连续两天为我们带来两场精彩的讲座,张老师的讲座内容深入浅出,让大家对于史前陶器烧制、分类、史前陶器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通过对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各个典型遗址文化的分期研究,让大家对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期待张老师的下次到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